Q & A.
問答集: 長者健康評估工具
#長者健康促進輔導網絡計畫
壹、政策規劃
111年度計畫已開始申請,是否有緩衝期或是配套措施。目前並沒有相關的培訓及配套的敎育訓練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於110年已審查合格之方案及指導員資格不受影響,可持續於社區據點授課。
另國民健康署已於111年1月11日及111年1月22日函知地方政府及中央方案研發單位「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線上培訓」,請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指導員於111年6月30日前參加並完成線上培訓課程,歡迎符合資格之指導員踴躍報名參訓。
另國民健康署已於111年1月11日及111年1月22日函知地方政府及中央方案研發單位「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線上培訓」,請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指導員於111年6月30日前參加並完成線上培訓課程,歡迎符合資格之指導員踴躍報名參訓。
明年1月份是否可執行目前已安排之延緩方案?是否要待延緩失能系統全部更新完成後才能開始執行延緩失能模組課程呢?
衛生福利部業於110年11月17日函頒「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11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並於110年11月29日公告於「衛福部長照專區」網站(網址:https://1966.gov.tw/LTC/cp-3997-64177-201.html),如各社區據點提供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請遵循相關規範。
有關資料登錄系統平台部分,因社區照顧關懷網刻正進行轉銜作業,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可先於原系統(預防及延緩失能資源整合平台)登錄學員上課、據點開課等相關資訊,前後測評估結果可先暫時紀錄於excel檔,或後續網站連結完成後,可直接點選連結進入評估系統填報資料。。
有關資料登錄系統平台部分,因社區照顧關懷網刻正進行轉銜作業,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可先於原系統(預防及延緩失能資源整合平台)登錄學員上課、據點開課等相關資訊,前後測評估結果可先暫時紀錄於excel檔,或後續網站連結完成後,可直接點選連結進入評估系統填報資料。。
因目前預防及延緩失能於開課前須先完成SOF及IADLs評估,待個案符合指標後才能上預防及延緩失能課程,故想詢問是否111年仍須分別完成此兩項評估表?是否能整合再一起?(因部分題目有重疊)
依衛生福利部業於110年11月17日函頒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11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0年12月21日國健社字第1100260851號函,自111年1月1日起,各預防及延緩失能據點(含巷弄長照站、失智據點、文健站及長者健康促進站)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其前後測評估工具調整為「長者健康評估」。
想了解原本模組研發所使用的研究量表是否還需要進行評測嗎?還是未來只要使用今天所說明的工具做評測即可呢?
此長者健康量表是否只要是有開辦健康促進服務就得施做?還是配合延緩失能方案課程即可呢?
此長者健康量表是否只要是有開辦健康促進服務就得施做?還是配合延緩失能方案課程即可呢?
依衛生福利部業於110年11月17日函頒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11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0年12月21日國健社字第1100260851號函,自111年1月1日起,各預防及延緩失能據點(含巷弄長照站、失智據點、文健站及長者健康促進站)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其前後測評估工具調整為「長者健康評估」。
如果據點單位僅單純提供據點時段服務未申請延緩失能課程,據點是否也需要在平台上完成評估施測?
如果據點未申請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者,可以不用進行「長者健康評估」,但長者健康評估工具可幫助社區據點了解長者狀態,與參與方案期間之能力改變,包含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心理社會層面,所以建議社區據點幫長輩評估施測,以了解長輩的健康狀況,有利據點提供符合長輩需求的服務。
針對研發新方案所需要的指標,若不是研發單位,只是一般據點,是否只是需要了解這方案的目標與執行。
為提升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的品質,建議據點可了解方案品質指標的內容,並使用方案品質指標來評估所選的方案是否符合需求,及挑選較高品質的方案,讓長輩可以享用較佳的服務。
貳、指導員之條件與訓
方案指導員和長者成效評估人員是一樣的嗎?
「長者健康評估」可以由社區據點人員、指導員或協助員辦理。社區據點可依據點自身人員量能及經費等條件,選擇辦理方式,也可邀請第三方人員擔任長者成效評估人員,可更客觀了解長者參與成效。
方案指導員資格和師資計畫訓練是一樣的嗎?
國民健康署已於111年1月11日及111年1月22日函知地方政府及中央方案研發單位「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線上培訓」,請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之具「指導員」資格者於111年6月30日前參加並完成線上培訓課程,後續相關培訓訊息,請關注國民健康署「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培訓管理系統網站」之公告(網址:https://healthtraining.hpa.gov.tw/Web/Notice.aspx)。
是否三個條件都符合才可以擔任指導員?但衛福部認證的方案培訓中並沒有指導員關於科系的限制。是否有落日條款?
有關原方案品質指標「結構面」之第5項「指導員」部分,調整文字為「指導員之條件:1.曾通過該方案指導員資格。2.配合中央政府機關政策,完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或教育部體育署提供之基礎增能課程訓練。3.建議可具備與方案面向(如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及心理社會等)相符之專業背景。」先予敘明。
上述品質指標係用於評估方案品質與成效,並未限定指導員之科系,已取得合格方案指導員資格者不受影響,仍可於據點授課;惟為鼓勵各方案提升品質,未來倘開放培訓新師資,將建議優先培訓與方案面向相關專業背景之人員,以提供長輩高品質且符合需求之服務。
上述品質指標係用於評估方案品質與成效,並未限定指導員之科系,已取得合格方案指導員資格者不受影響,仍可於據點授課;惟為鼓勵各方案提升品質,未來倘開放培訓新師資,將建議優先培訓與方案面向相關專業背景之人員,以提供長輩高品質且符合需求之服務。
是否可以詳列專業人員的相關科系?
有關原方案品質指標「結構面」之第5項「指導員」部分,調整文字為「指導員之條件:1.曾通過該方案指導員資格。2.配合中央政府機關政策,完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或教育部體育署提供之基礎增能課程訓練。3.建議可具備與方案面向(如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及心理社會等)相符之專業背景。」先予敘明。
因本部國民健康署刻正就「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之介入成效與品質進行瞭解及分析,再行研議方案與師資資格等相關規範,以提供符合長者需求之整合性且多元的健康促進服務,爰111年上半年暫不開放新方案申請及新師資培訓。
如未來開放新師資培訓,方案研發單位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新方案與新師資人才培訓相關規範後,始得進行培訓,並於期限內函報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審查通過者登錄至系統平台;至地方方案則須提報地方主管機關進行審核及登錄相關事宜。
因本部國民健康署刻正就「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之介入成效與品質進行瞭解及分析,再行研議方案與師資資格等相關規範,以提供符合長者需求之整合性且多元的健康促進服務,爰111年上半年暫不開放新方案申請及新師資培訓。
如未來開放新師資培訓,方案研發單位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新方案與新師資人才培訓相關規範後,始得進行培訓,並於期限內函報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審查通過者登錄至系統平台;至地方方案則須提報地方主管機關進行審核及登錄相關事宜。
請問失智症據點跟C據點要使用預防延緩失能及照顧計畫的模組,下列公告的師資還有效嗎(衛服部長照司公告https://1966.gov.tw/LTC/lp-3976-201-xCat-06.html )?以下是現在有在從事社區服務的人員,是否還能擔任指導員?
- 外語系但有取得健身教練認證,也持續有在社區執行業務
- 體育署中級指導員
- 預防延緩指導員
- 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志工
- 社區在地高齡者
- 經過方案培訓後的長期協助方案進行的協助員
- 地方自審的指導員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於110年已審查合格之方案及指導員資格不受影響,可持續於社區據點授課。
另有關原方案品質指標「結構面」之第5項「指導員」部分,調整文字為「指導員之條件:1.曾通過該方案指導員資格。2.配合中央政府機關政策,完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或教育部體育署提供之基礎增能課程訓練。3.建議可具備與方案面向(如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及心理社會等)相符之專業背景。」。
另有關原方案品質指標「結構面」之第5項「指導員」部分,調整文字為「指導員之條件:1.曾通過該方案指導員資格。2.配合中央政府機關政策,完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或教育部體育署提供之基礎增能課程訓練。3.建議可具備與方案面向(如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及心理社會等)相符之專業背景。」。
如現有已登錄在衛福部延緩平台上的核可師資非相關科系畢業,是否明年即不符合資格會被刪除?是否依然可以授課?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於110年已審查合格之方案及指導員資格不受影響,111年可持續於社區據點授課。惟師資仍應依各方案相關回訓規範進行回訓,由方案研發單位定期提報完成回訓之合格師資名單,並配合中央政府機關政策,完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或教育部體育署提供之基礎增能課程,可於社區據點授課。
師資是否需要重新受訓,或重考,若是,開課考試或重新受訓的資訊會公布在哪裡?錯過上週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線上考核(線上課已上完),何時可以再開放線上或實地考試?
國民健康署已於111年1月11日及111年1月22日函知地方政府及中央方案研發單位「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線上培訓」,請各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之具「指導員」資格者於111年6月30日前參加並完成線上培訓課程,後續相關培訓訊息,請關注國民健康署「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培訓管理系統網站」之公告(網址:https://healthtraining.hpa.gov.tw/Web/Notice.aspx)。
參、成效評估之訓練、人力與經費
長者成效評估的培訓什麼時間會辦理?偏鄉專業評估人員不足,需要時間受訓準備。又或是無法找到人員的話,是否可提供建議管道,例如委由專業團隊辦理?
國民健康署業於110年12月21日完成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長者健康評估線上教育訓練」,當日直播影片亦放置於youtube網站(https://youtu.be/VSLEB6JVEi8),歡迎有需要之人員可自行線上觀看學習;另為培訓在地施測人力,日後可由地方政府自行辦理。
評估較為複雜,是否考慮由專業人員進行評估?
社區據點可評估自身人員之量能及經費,依需求委託專業人員進行評估。
有專業人員資格,例如醫事人員證照,是否可以即刻在111年後執行評估,或是仍要參加培訓?
有關本署提供之指標專業訓練係協助社區據點相關人員瞭解如何進行「長者健康評估」,施測人員無資格限制,且非強制參加相關訓練;爰施測人員有瞭解指標工具操作細節內容,可逕於youtube網站(https://youtu.be/VSLEB6JVEi8)觀看影片學習。
實際施作時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問誰?
指標操作時倘有疑問,可於預防及延緩失能輔導網絡計畫Line@進行線上諮詢,Line ID為@zia5758p。
長照人員、醫事機構或長照據點使用本測驗進行施測是否有相關給付?還是純粹作為管理、測驗工具?
依衛生福利部業於110年11月17日函頒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11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社區據點執行「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每期(十二週,每週一次,每次二小時)支付上限新臺幣3萬6千元,因長者前後測評估為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必要之工作項目,爰執行長者健康評估所需相關費用應由是項費用支應。
社區發展協會多數仰賴志工,如要專業人員評估是否可以提供評估費用。
依衛生福利部業於110年11月17日函頒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11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社區據點執行「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每期(十二週,每週一次,每次二小時)支付上限新臺幣3萬6千元,因長者前後測評估為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必要之工作項目,爰執行長者健康評估所需相關費用(含材料、臨時工資、場地租借等)應由是項費用支應。
肆、長者健康評估簡介與應用
長者成效評估和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品質指標是什麼?
「長者健康評估」包含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著重之長者健康的多元面向—肌力、認知、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心理社會等五面向,每面向4題,共20題。適用於評量多面向方案、及不同功能程度之長者(健康、衰弱、輕度或中度失能/失智等),以瞭解國內推動長者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之成效,其結果也可作為與國際比較之依據。
「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品質指標」是用於了解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之品質指標,提供地方主管機關、方案研發單位依照指標調整方案設計,以提升方案品質。
「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品質指標」是用於了解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之品質指標,提供地方主管機關、方案研發單位依照指標調整方案設計,以提升方案品質。
相關資料去哪裡下載?
有關「長者健康評估」題本、操作說明手冊及影片可於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長者健康管理平台、輔導網絡計畫網站(http://www.hpa-healthnet-tota.org/)等進行下載。
如果研究會使用這個測驗來進行前後測,有沒有版權問題?需要再取得使用同意嗎?請問會有正式來文,以讓開發者可進行補充修訂嗎?若是,來文機關是何處?亦即何時?或是由開發者自行去文呢?要去文到何處?給誰?
有關「長者健康評估」版權屬於國民健康署,且不提供修改,如需使用本評估工具進行研究,請正式函文致國民健康署申請授權。
可否提供該量表的信效度研究期刊或論文?
「長者健康評估」屬於本土發展工具,信效度研究進行中。
請問評估結果要如何做文字分析說明呢?因為對據點的居服員是有些困難。或是有報告可以讓長者知道自己的狀況?
系統平台正在開發,上傳數據後,可下載長者個人健康報告。
二個方案不間斷下,前一個方案的後測,是否可當第二階段的前測,避免長輩不耐煩,才問過又要再問,佔了他們正式上課時間。
如兩期課程間隔30日內,可將前一期課程之後測結果作為當次課程之前測結果。
與ICOPE、vivifrail的差異點;選擇長者成效評估的原因。
「ICOPE」為長者健康的篩檢工具,根據長輩的健康狀況進行八大面向的篩檢評估,以了解社區長者的資源需求為主,無法作為方案介入的的成效性指標代表;新版20題的長者健康評估包含了五個面向,根據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以及心理社會,包含了操作題與問答題,在方案課程介入前後進行長者的健康施測調查,以檢視介入課程的成效性。
「Vivifrail」中文名稱為長者活力體能訓練方案設計指南,依照長者功能與跌倒風險,提供六種不同級別的體能訓練。
「長者健康評估工具」包含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著重之長者健康的多元面向—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心理社會等五面向,每面向4題,共20題。適用於評量多面向方案、及不同功能程度之長者(健康、衰弱、輕度或中度失能/失智等)。其中也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十年健康老化基準報告(Decade of Health Ageing Baseline Report)中內在能力與功能性能力之核心題項(延遲記憶、手握力、穿脫衣物、服藥、管理金錢),題項容易操作實施,另未來也可做為國際比較。
「Vivifrail」中文名稱為長者活力體能訓練方案設計指南,依照長者功能與跌倒風險,提供六種不同級別的體能訓練。
「長者健康評估工具」包含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著重之長者健康的多元面向—認知、肌力、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心理社會等五面向,每面向4題,共20題。適用於評量多面向方案、及不同功能程度之長者(健康、衰弱、輕度或中度失能/失智等)。其中也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十年健康老化基準報告(Decade of Health Ageing Baseline Report)中內在能力與功能性能力之核心題項(延遲記憶、手握力、穿脫衣物、服藥、管理金錢),題項容易操作實施,另未來也可做為國際比較。
所有問卷的題項是否應該都要有備註欄位可以填寫?
施測人員可自行紀錄於紙本題本;另於系統登錄頁面,五大面向皆有備註空格,可供紀錄。
伍、長者健康評估對象
長者情緒異動或正確表達與否,如何有效地評估,進而判斷是否施測?
若長輩因情緒不佳拒絕施測,或無法判定其能力(如失智症長輩無法理解蔬菜攝取題目,但不代表長輩沒有吃足夠蔬菜),請勾選「無法施測」,並註記原因。若長輩因表達能力受限而無法表達問答題型(生活功能、營養口牙、心理社會面向),可由他人代答,並註記下來。
對於失智長者而言,某些問答問題可能無法配合回答,例如運動健康行為的天數、營養牙口、服藥等,或是動作反應、視聽覺都較差,可以詢問家屬或由照顧者代為填答嗎?還是長者說忘了就列為不計分?
可以由照顧者代答,可將代答者註記下來,建議前後測詢問相同的代答者。
在參考各年齡計算分數表內的年齡,自65歲起跳,若是原住民55-64歲長者或是長輩年齡小於65歲,是否不適用此評估?
此評估工具施測對象為長者。依照老人福利法之定義,老人指年滿65歲以上之人;具原住民族身分者,因原住民族的平均餘命低於全國平均10歲,原住民族若滿55歲即可適用此評估。
如何判斷長輩失能?
依照長輩狀態可區分為健康、衰弱、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輕度認知障礙、輕度失智、中度失智。
一. 衰弱個案須符合下列三點:無ADL失能、有IADL失能、SOF評估的三項指標中有一項以上者。
二. 失能程度判別方法為:
重度:5項(含)以上ADLs失能。
中度:3~4項ADLs失能。
輕度:1~2項ADLs失能,或僅IADLs失能之獨居老人。
三. 失智:不會請據點人員做判定,需依據其身心障礙證明/手冊、診斷書、醫師意見書或CDR分數確診等相關資料。
一. 衰弱個案須符合下列三點:無ADL失能、有IADL失能、SOF評估的三項指標中有一項以上者。
二. 失能程度判別方法為:
重度:5項(含)以上ADLs失能。
中度:3~4項ADLs失能。
輕度:1~2項ADLs失能,或僅IADLs失能之獨居老人。
三. 失智:不會請據點人員做判定,需依據其身心障礙證明/手冊、診斷書、醫師意見書或CDR分數確診等相關資料。
施測對象聽不懂國語,例如是客家人或只聽懂閩南語的話,是由施測員直接翻譯嗎?信效度也是可參考的嗎?
可由施測人員直接翻譯,建議前後測安排同一施測人員進行,較可維持施測一致性。
台語做問卷有沒有範本?
有關「長者健康評估」試辦時幾乎都使用台語進行施測,信度效度與以國語施測並無太大差異,未來規劃製作台語版的教學影片。
施測者因語言不標準會影響準確有效性嗎?
請參考施測說明影片,內有施測人員示範指導語,可供施測人員多次練習,日後規劃製作台語版本的教學影片。
有沒有不同語言的版本?
目前僅由國語版本。
陸、施測提醒(人員、器材)
請問長者健康評估是否可以翻開題本施測
可以
請問我們據點的長者都不識字,如何用紙本測試?
長者健康評估工具非全數由長者自行填答,建議由評估者進行施測、念出題項,進行紀錄。
有沒有建議實施測驗恰當的時機,如上午、下午等?
實施測驗時機建議應在長輩精神較佳時完成,尤其【認知】面向,應在長輩精神狀況較佳的時間進行施測。
請問線上評估可以分項目做填寫嗎?
線上評估設計與紙本相同,完成五大面向之內容才算完成完整評估。
是否可以只測單面向題組?例如只測心理社會?
「長者健康評估」需完成五大面向才算為一次完整評估。
目前前後測題目的紙本(含說明)印出時有很多張頁面,是否有簡易紙本登記長輩前後測結果的表格檔案可以提供。
目前僅提供公版問卷格式、EXCEL匯入表。
建議可直接使用線上問卷系統,可以直接登記長輩結果,可節省系統登錄時間。
建議可直接使用線上問卷系統,可以直接登記長輩結果,可節省系統登錄時間。
實際操作題與問答題,是否可以分開執行?同樣長者,但不同項目由不同施測人員施測?若可以,有規定間隔時間多久比較適宜嗎(轉換施測時間)?
可配合實際情況安排施測順序,不同項目可由不同施測人員施測,但建議同一面向、同一長輩的前後測施測人員一致。本測驗無特別規定轉換施測時間,不過仍建議盡量縮短間隔時間,避免施測場地過度擁擠、干擾測驗進行。
前後測需要在上課前兩周評估,後測部分請問是在多久時間完成?
前測為課程執行前2 週內到課程開始第1 週;後測為課程最後1 週至課程結束後2 週內完成。
例如:本期課程於1月4日開課,則建議在12月21日到1月4日開始前安排前測評估,最後一堂課為1月25日,則建議後測在1月25日到2月8日前完成後測。
例如:本期課程於1月4日開課,則建議在12月21日到1月4日開始前安排前測評估,最後一堂課為1月25日,則建議後測在1月25日到2月8日前完成後測。
評估人員是誰呢?工作人員?方案單位人員?
「長者健康評估」可以由社區據點人員、指導員或協助員辦理。社區據點可依據點自身人員量能及經費等條件,選擇辦理方式,也可邀請第三方人員擔任長者成效評估人員,可更客觀了解長者參與成效。
啞鈴由誰來準備,費用是否可以核銷?替代物品如改用水瓶,8磅的水瓶將是3公斤以上,難以找到替代品。
依衛生福利部業於110年11月17日函頒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111年度一般性獎助計畫經費申請獎助項目及基準」,社區據點執行「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每期(十二週,每週一次,每次二小時)支付上限新臺幣3萬6千元,因長者前後測評估為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必要之工作項目,爰執行長者健康評估所需相關費用(含材料、臨時工資、場地租借等)應由是項費用支應。
柒、基本資料
長者不願意提供身分證字號可以不填嗎?
為了瞭解長者接受服務與資源使用情況,衛生福利部於110年6月起各預防及延緩失能據點皆須落實「實名制」,需鼓勵長者提供身分證字號。
捌、認知
認知是不是只能1對1去做填寫,還是可以1對多?一個班有20~30位,是不是要耗費更多時間?
認知面向需由評估人員一對一進行施測及記錄結果,以確保長輩理解題目、呈現接近真實能力的表現。
有測驗時間的限制嗎?
認知面向中僅有第三題有時間限制一分鐘,其他三題沒有時間限制。在時間許可下,以施測人員和長者覺得合適評估的時間進行。
一般應該是用紙本詢問長輩後再鍵入電腦,線上施測時會隨機選取題組,但如果是用紙本施測完畢後要進行線上輸入時與隨機選取題目不同時,請問輸入時可以自己選取題組嗎?
已請程式設計師調整功能,可以自行選取題組。
記憶-唸五個名詞給長者聽時速度為何?兩個名詞間的間隔時間要停多久?或是隨機?那施測者需再唸一次題目嗎?
請1 秒說1 個詞、連續將5個詞語依題本順序說完後再請長輩重述。評估人員說1次、長輩重述1次,至少需重複至第2次;若長輩在第2次重述仍未能說出所有詞語,繼續教到全部說出,至多教到第4次。
記憶-第一次答對全部覆誦,第二次長者還要再講一次嗎?
若第1次即全對,仍須重述第2次。
記憶-如果長輩第一次是記得(正確)的,但是第二次忘了(錯誤),請問後續該如何紀錄或計分?
記憶前兩次無法完全回答正確的情形下,才會需要請長者再多練習第3次和第4次,主要是認知第4題為「延遲記憶」,需要使長輩可確實聽取和提取正確詞組,故避免因第1題失敗而使第4題無法作答。
記憶-重述5個字詞,如果長輩回答第三次、第四次不計分,為什麼還要問,這樣反而花費更多檢測時間。
記憶前兩次無法完全回答正確的情形下,才會需要請長者再多練習第3次和第4次,主要是認知第4題為「延遲記憶」,需要使長輩可確實聽取和提取正確詞組,故避免因第1題失敗而使第4題無法作答。
記憶-前測與後測同一長輩題目需相同?或是可以改變題目?
測驗時由題組(一)、(二)、(三)擇一使用,前後測建議可以使用不同題組,避免學習效應。
記憶-有關記憶部份,一定要是紙本上面的內容嗎?是否可以替換符合據點環境會出現的題目?舉例:顏色的題目,因鄒族的原住民有些不一定會用中文回答,而是用族語來答覆,但在方才的顏色選項裡出現的藍色,在鄒語裡沒有"藍色"的發音等狀況,所以如果換成在地的題目,不知是否可行。
題組皆經過設計,目前請勿隨意更換字詞,建議先選用可發揮之詞組進行詢問。
語言流暢-猴子等靈長類算是四隻腳行走的動物嗎?
算,建議形象中,能以四隻腳行走的動物均可,唯請注意現實不存在的動物不能列入。
語言流暢-受測者一分鐘說項目時,如果答案不符合題目,施測者是否還是不要干擾受測者的表達,讓他繼續表達一分鐘呢? 如:這個答案不對
長輩如果一開始即出現錯誤,請立即暫停,並再重述一次題目要求,確認長輩能回答正確;長輩中途才出現不符題目之答案時,施測人員則以不中斷長輩回答為原則,因此不須提示長輩,也不停止計時。
語言流暢-長輩學員許多年資都超過10年,如果每年都重複問這兩題,長輩很聰明的會記住的。
前後測選用不同的題目,若長輩記得也沒關係。
語言流暢-是否需要特別說明不包含現實不存在的動物呢?
需要,若選用「需要用電的器具」,也需說明插電或使用電池的器具皆可計算。指導語請參考操作說明手冊。
延遲記憶-回覆時長者需要依照順序回覆嗎?
不須按照順序回答。
選擇提示那邊,長者聽到三個選項後,用猜的猜對怎麼算呢?
長輩在提示後可答對即納入計算,即便告知自己是用猜也沒有關係,因猜測答對表示記憶中可能有此印象。
等待長輩回憶的時間可以等待多久時間?等待多久就直接停止施測?分數如何計算?
若長輩回應想不起來了,請先用「類別提示」引導回想未被講出的詞,若可回答出正確名詞,記錄2分;若受測者在提供類別提示後仍未能答出,再提供「選擇提示」,若可回答出正確名詞,記錄1分。若給予選擇提示後仍無法正確回答,則記錄1分。
玖、肌力
長者健康評估有需要左右皆測嗎?還是單一側即可?
【上肢肌力】僅需測驗慣用手或長輩選擇的一側,下肢肌力、行走速度等無此議題。
長輩測驗的動作不確實又導正不過來分數如何算,是否都算無法施測嗎?例如個案有肩痛問題無法雙手交叉胸前執行坐下起立。
若練習試做、經指導修正後仍無法以正確動作進行測試,或測試中斷無法成功,則勾選「無法施測」,並註記原因。
上肢肌力-若長輩姿勢無法操作正確是否直接算不計分?偶爾對、偶爾不對可以嗎?提醒後仍錯誤可給分嗎?如:手彎曲時手心未朝向自己。
若動作不正確則該次數不算,記錄 30 秒中正確的次數;若練習試做、經指導修正後仍無法以正確動作進行測試,或測試中斷無法成功,則勾選「無法施測」,並註記原因。
下肢肌力-雙手放在肩膀與手放在胸前有不一樣嗎?一般衰弱老人對於兩手放於肩上坐站這個姿勢對他們有些難度是否可以改兩手放插腰上?
姿勢如能同題目要求,以長輩能理解為主。評估為標準化測驗,並參考常模進行計分,因此若長輩能力不足、無法依標準姿勢施測,請記錄0次。
下肢肌力-椅子坐立65-69歲12次在5分等級內算幾分?
長輩施測結果的次數於兩等級之間,或同時為兩等級之上限與下限,皆歸類於高1等級。
由於此常模表由百分比轉換成等級,因此有些次數無法直接對照(如66歲男性30秒椅子坐立做了12下)或有重疊(如76歲男性30秒椅子坐立做了18下)之情況。統計上建議歸類於高分組較為合理,實務上高分組也較具促進生活參與動機意義。
由於此常模表由百分比轉換成等級,因此有些次數無法直接對照(如66歲男性30秒椅子坐立做了12下)或有重疊(如76歲男性30秒椅子坐立做了18下)之情況。統計上建議歸類於高分組較為合理,實務上高分組也較具促進生活參與動機意義。
行走速度-失智長者若無法聽從指令獨自行走,攙扶長輩行走是否也可以算入計算,這樣可以算成績嗎?還是算無法評估?
施測人員需在長輩身邊一同行走、保護安全,不可攙扶。可由另一人在終點線後引導失智長者前進方向,但若長輩仍無法聽從指令,請勾選「無法施測」,並註記原因。
行走速度-另一堂國健署辦理的預防及延緩失能指導員課程中,教導我們在四公尺前後再各標一公尺的起始與終點線計號,如果可以避開起步與剎車的速度,不知是否建議也改採前後各另加一公尺的標記?(若評值標準都一致,較不會使施測者在做檢查時測得不同的值)若不需要前後緩衝一公尺嗎?直接站在零,走到四停下嗎?
有關4公尺評估,因部份社區單位場地仍較狹窄,故自零處開始即可,只要過4公尺標線即可停止。如果社區場地空間足夠,也可設置前後緩衝距離。
運動健康行為-會有備註可以做註記嗎?因有時長者可能一週有5天做1小時氣功、其中一天做散步30分鐘,一天做跳舞2小時,會有不同的運動項目時間要做計算跟統計
紙本題本與線上評估工具皆有備註欄可供註記。
運動健康行為-運動有基本的標準嗎(如要到有點喘但又可以講話的地步)?甩手功算運動嗎?
可優先參考題目之舉例,如:散步、騎腳踏車、游泳、爬山、球類、舞蹈、氣功等;此題主要係為了解長者運動行為,非監測實際運動成效,因此以長者提供之回答為主。
運動健康行為-只詢問頻率和時間,沒有詢問強度,這樣的考量是什麼呢?
此題主要係為了解長者運動行為,非監測實際運動成效。
壹拾、生活功能
服藥-若是家人以分好,由看護人員給予應判定為?
如果長輩皆為被動等待照顧者提供藥物,沒有參與或進行服藥的準備、記得需服藥,建議勾選0分(需別人完全協助)。或是可向長輩了解對於服藥這項事務安排,如果沒有看護人員協助,自己是否會記得去吃藥,來進行辨明。
應向長輩釐清,若準備好藥物份量,是否能夠自己在正確時間拿取服用,若其實不需他人協助給予,可勾選1分(如果由他人協助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若需要他人協助給予,則勾選0分(需別人完全協助)。
應向長輩釐清,若準備好藥物份量,是否能夠自己在正確時間拿取服用,若其實不需他人協助給予,可勾選1分(如果由他人協助事先準備好服用的藥物份量,可自行服用)。若需要他人協助給予,則勾選0分(需別人完全協助)。
財務處理-若長者可以到郵局處理儲郵,但是因為不識字無法填寫表單,需協助,應該判定為?
1分,可以處理日常生活的購買,但需要別人的協助與銀行/郵局的往來或大宗買賣。
壹拾壹、營養口牙
失智據點的失智長輩,關於營養的部分,不一定得到準確的答案,會不會有信效度的問題?還是繼續評估嗎?還是略過?
若無法判定失智長輩的情況(如失智症長輩無法理解蔬菜攝取題目,但不代表長輩沒有吃足夠蔬菜),請勾選「無法施測」,並建議附註原因,該題不計算分數(N/A)。如有其他照顧者可以代替回答或了解,也可在了解並記分後,備註上註記由他人代答。長者成效評估著重在前後測結果是否維持或是有進展,所以務必確認前後測的施測方式,如由照顧者代答,後測時也務必再向照顧者確認。
無法站立的長輩用雙手平舉方式測量,在紀錄上是不是要有欄位可以註記?
身高體重若使用替代方式量測,請計算後填入身高與體重的欄位,並註記使用替代方式即可。唯因替代性測量方式唯概略性數值,前後測均應使用相同方式進行測量,才可以確認長者身高體重變化。
嗆咳問題-嗆咳問題只詢問喝液體食物是否會咳,如果民眾是吃固體食物嗆咳,要如何作答呢?
若喝液體食物完全不會嗆咳,請勾2分(完全不會);若長輩反應吃固體食物會嗆咳,可註記以供相關人員了解長輩的狀況。
嗆咳問題-若長輩每一週至少會嗆到2次左右,請問要怎麼解釋對長輩的影響?
如評估後擔心長者嗆咳的情形,建議轉介相關吞嚥專業人員進行諮詢、診療。
嗆咳問題-是否有嗆咳相關的資訊可以提供。
建議可諮詢當地相關吞嚥專業人員.例如:語言治療專業。另外可搜尋衛生福利部出版之「進食、吞嚥困難照護及指導方案指引手冊」,以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呷百二 吞嚥健康操(https://www.hpa.gov.tw/Video/RecommendVideo.aspx?nodeid=856&vid=284)
BMI-身高體重如果沒有測量工具,可以依長輩記得的數值做紀錄嗎?
建議先以替代測量方式進行測量,前後測需使用一致的測量方式以了解長輩的相對變化;若仍無法施測,再採用長輩記得的數值記錄。
BMI-身高體重的替代測量方式是否可再詳細說明?
請參考操作說明手冊第55頁。
營養口牙評估中,身體質量指數標準為什麼為 25≦BMI<30呢?
依照衛生福利部公布之體位定義,此題標準已修正為18 歲以上成人正常值BMI :18.5 ≦BMI<24.0。
長者的BMI標準不能以成人的18.5-24,不知可否有機會在醫事人員教育上,加強醫護人員的宣導。
依照衛生福利部公布之體位定義,此題標準已修正為18 歲以上成人正常值BMI :18.5 ≦BMI<24.0。
壹拾貳、心理社會
失智據點的失智長輩,關於心理社會的部分,不一定得到準確的答案,會不會有信效度的問題?還是繼續評估嗎?還是略過?
若無法判定失智長輩的情況(如失智症長輩無法理解題目),請勾選「無法施測」,並建議附註原因,該題不計算分數(N/A)。
親友互動-同住家人是否列入計算?如果長輩是與家人同住,是否就算是5-7天,直接給3分嗎?
互動的對象包含同住家人、親戚、鄰居或朋友,若長輩與家人同住且每天皆有互動(非單純打招呼),應給予3分(5-7天/週)。
工作-一周從事幾天的部分,是否有需要至少多長時間?或是長者自認為有從事就算?如一天僅執行10分鐘以下是否有算?
依長輩的說明為主,若長輩自認有從事即可納入計算。
睡眠-若睡著和清醒兩三次也算睡眠困擾嗎?
依長輩的說明為主,可向其釐清此情況是否覺得困擾,若是,便算是困擾情形,再接續詢問此困擾情形發生的頻率。
睡眠-若長者有使用安眠藥,有睡但仍有睡不飽狀況,要如何判定?
向其釐清此情況是否覺得困擾,若是,便算是困擾情形,再接續詢問此困擾情形發生的頻率。
壹拾參、長者健康管理平台
備註:各據點請於原使用之平台進行操作,因無調整各據點登打系統,若為社區照顧關懷網或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資源管理平台之問題,請洽該系統客服人員(專線:04-3702-0625#437)。
何時可以提供系統操作的相關教育訓練?請問線上教育訓練之後是否還有連結,可重新複習?
影片已公開在本計畫之YOUTUBE網站平台上(網址:https://youtu.be/VSLEB6JVEi8), 歡迎有需求者,自行網觀看學習。
有沒有沒有電腦也可以學到的資源?
有關長者健康評估題本、操作手冊及影片等,已公開於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https://health99.hpa.gov.tw/)、長者健康管理平台及「預防及延緩失能-長者健康服務輔導網絡計畫」網站(http://www.hpa-healthnet-tota.org),歡迎逕行取用學習。
平台輸入直接可以看見常模?
是的。
平台是否會更換?
各據點請於原使用之平台進行操作,巷弄長照站仍請由「社區照顧關懷網」登入操作,長者健康促進站則請於國民健康署「長者健康管理平台」進行登入,不需更換。
評估工具部分,刻正進行兩系統介接整併,轉銜期間,如社區據點需上傳開課資訊等,仍請於原「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資源管理平台」進行登錄,前後測評估部分請以excel表或使用網站提供之連結,於系統直接登錄相關資訊。
評估工具部分,刻正進行兩系統介接整併,轉銜期間,如社區據點需上傳開課資訊等,仍請於原「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資源管理平台」進行登錄,前後測評估部分請以excel表或使用網站提供之連結,於系統直接登錄相關資訊。
平台系統帳號申請資格?
長者健康管理平台僅供國民健康署長者健康促進站承辦縣市與單位進行申請。
操作平台上有困難可以向誰請問?
若您是使用長者健康管理平台,請洽系統客服專線: 0958-770-302、信箱: customer@max-minder.com;若您使用社區照顧關懷網或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資源管理平台,請洽客服專線:04-3702-0625#437。
請問若登錄分數錯誤是否可以直接修正?
可以,皆有編輯功能。
請問是否有線上連結的評估網路,並可單獨印出每個人的評估記錄?
功能開發中。
長輩學員的新增,是否可以用連續點選的方式新增建置,那不然很耗時!而且在白天使用流量大的時候也很容易當機
長者健康管理平台已具有整批匯入方式。若為社區照顧關懷網使用者,請您向原平台廠商反應(客服專線:04-3702-0625 #437),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相關評估的資料登打是否會有EXCEL匯入功能可帶入到系統,避免需要一筆一筆登打建檔,例如:個案基本資料、評估資料與前後測?
鼓勵大家使用線上問卷介面,可免除登打與上傳資料之負擔;若為長者健康管理平台,會提供整批匯入的excel表單,可寄信至長者健康管理平台客服信箱,由客服人員協助匯入。